凜冽的越王劍,古樸的原始瓷,一首耐人尋味的越人歌,掀開塵封千年的歷史篇章……在浙江諸暨市博物館日前推出的“錚錚越吟——越文化精品文物展”中,通過158件(組)商周至西漢武帝時期的越文化精品文物,向觀眾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諸暨市博物館館長孟瓊暉介紹,作為“越國故都,西施故里”,諸暨市擁有豐富的越文化元素,該展覽第一次將分散在各地的“點狀”越地資源轉變為“線型”越文化歷史脈絡,有效延伸了現有文物價值鏈,擴大了越文化標識的社會影響力。
打造文化展示窗口
諸暨市文物遺產遺跡豐富,現有不可移動文物1015處(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2處,省級文保單位14處,市級文保單位77處、文保點94處),可移動文物3286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0件,二級文物24件,三級文物241件)。
為更好地宣傳諸暨市深厚的文化底蘊,諸暨市博物館致力于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城市會客廳”和文化輸出窗口。
孟瓊暉介紹,諸暨市博物館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改革創新的原則,近年來充分發揮與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文物保護管理中心機構合一的優勢,探索多元融合的社會化路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初步建成了功能完備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場所。諸暨金石學館—浣江書房獲首屆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最美公共閱讀空間”稱號。
擴大博物館服務范圍
為更好地推動文化文物資源向基層延伸,諸暨市博物館重點對口幫扶鄉村博物館建設,在藏品登記、陳列布展等方面共建共享,俞秀松紀念館等6家入選浙江省鄉村博物館,13家創建紹興示范鄉村博物館。深入挖掘十里坪村諸暨西路亂彈文化資源,推動卓氏宗祠的活化利用,鼓勵當地村民自主組建十里坪村西路亂彈藝術團,推出《啞背瘋》《大補缸》等傳統劇目。“古祠堂內上演古戲曲,曲景相融、交相輝映,給人以穿越時空的奇妙感受,好不愜意。”村民王美華說。
與此同時,諸暨市博物館加強與社會組織和民間收藏愛好者的交流合作,多措并舉推出原創主題展、特色專題展和“潮涌浣江”品牌展。
諸暨市博物館堅持展教并重,將博物館資源融入大眾教育與青少年教育中,開發博物館系列活動課程,打造“諸博伴我共成長”和“文博講壇”兩大教育品牌。近年來,諸暨市博物館與下江東等社區建立文明共建單位,主辦的“流動展覽進基層”活動形成長效機制,每年送展進社區、進文化禮堂30場以上;與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暨陽小學等20余個學校共建研學基地。
延伸文物價值鏈條
今年7月,諸暨市博物館完成改造升級,升級后的博物館更注重數字化服務,完善藏品數據庫,優化博物館傳播服務。“我們按照‘數字賦能、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要求,以博物館數字化改革為引領,為觀眾打造最佳視覺享受,讓文物更真實地展示出來。”孟瓊暉介紹。
如今,諸暨市博物館不僅擁有“博物館云——智慧導覽系統”,還做到了精品文物“一物一碼”。與此同時,諸暨市博物館的線上展覽、直播等活動大大拓展了觀眾群體,受到群眾喜愛。如2020年推出的“烈酒一杯家千年——博物館酒文化之旅”云上主題活動,吸引了18萬余人次線上參觀。值得一提的是,諸暨市博物館選送的《風,從歷史深處吹來》獲2022年全省博物館十佳新媒體短視頻推介活動“優秀新媒體短視頻獎”。
諸暨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宋美英說,當下博物館的發展離不開高科技,裸眼3D、體感交互投影等技術的應用能直觀全面地還原展陳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信息,能幫助觀眾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的細節和人文的溫度,從而使蘊藏在文物中的歷史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面向新時代,諸暨市博物館將借助科技手段,進一步完善數字化轉型升級,為觀眾提供高質量文化服務。”她說。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公司電話:0595-22176648、28892188 |